Search

什麼樣的學習內容,對你來說是做白工?

先來看看這句例句:
The s...

  • Share this:

什麼樣的學習內容,對你來說是做白工?

先來看看這句例句:
The staff couldn’t have been more helpful.​
理解的過程,是否有小小卡關

今天來談談「有效學習」
你選的內容和方法,真的是適合你的嗎?
一起往下讀

以下原文節自 Min 老師粉專
Yes Min:當英文家教/書籍譯者是一件很迷人的事

-

#學習如何有效的學習:1. 內容​
#課本沒教的實用事​

🐨​
學外語想累積到一定的程度之上​
不外乎就是一個 #有效學習公式🎯​
【有效內容+有效方式+持之以恆 = 持續進步​】

如果學習了一段時間,發現自己停滯不前​
回過頭去審視這條公式
找出這三個要素是哪一項出了問題​
(當然也有可能不只是一項)​
就可以脫離白工協會​
重新繼續累積​

這一篇先聊聊什麼是「有效內容」​
以英文學習為例​
我們可以把接觸的內容概分為兩類​:

第一類是給學習者看的​
如學校課本、文法書、英語教學雜誌​
以下稱為 #學習者內容

第二類是給母語者看的​
如電影、影集、原文小說、原文新聞、社群媒體發文​
以下稱為 #母語者內容​

這邊不妨先暫停一下,想一想,我們從小到大​
學英文時用的所有教材​
有多少比例是學習者內容?​
又有多少是屬於母語者內容?​

🐨​
如果一個人接觸到的內容
都只是來自學習者內容​
那麼從小到大,他遇到的困難可能會有:​

1. 覺得英文無趣,「我不喜歡英文」​

2. 認定英文很難,「我跟英文無緣」​

3. 學校考試過得去,但參加多益、雅思、托福等檢定考時,想拿到理想的成績會頗為吃力​

4. 檢定考過關,但一旦脫離考試,在生活、職場、留學時,才發現自己原來無法理解母語者真實在用的英文 ​

這是因為學習者內容是另外製作的​
經過了刻意的設計、增刪或改寫​
最大的問題是會過於簡化,或不夠自然​
而且經常較為單調
無法讓學習者體會到
學一個新語言的樂趣或迷人之處在哪

🐨​
很多人習慣只用學習者內容​
也沒有意識到它會帶來的瓶頸​
這類內容並非毫無是處​
但問題是不能長期只依賴它

把學習者內容,當成學英文的唯一來源​
會有什麼問題?​

以 helpful 在 Oxford 字典的例句為例:​
The staff couldn’t have been more helpful.​
每個字都音節很短,拼法單純
沒有什麼難字
很少接觸母語者內容的人​
卻通常無法理解它的意思,因為:​

一、對這句的 #時態 很陌生​
大家幾乎都知道 could(雖然可能一知半解)​
不過很多人看到「 could have +過去分詞」就 😵‍💫 了​
這個用法是指過去的事,表示「之前」​

二、對這句的 #邏輯 很陌生​
其實,The staff couldn’t have been more helpful.​
跟下面大家比較熟悉的句子是同樣的邏輯:​
I can't agree with you more. ​
都是用「否定+more」這種「不能再怎樣更多了」的形容​
來凸顯「非常」、「相當」的程度​

只接觸學習者內容的人​
都會覺得這個句子長得好奇怪​
但在英文裡這是很自然的表達邏輯​
熟悉母語者內容的人就會看得很習慣​

🐨​
如果想真正懂母語者在用的英文​
勢必要多接觸母語者內容​
避免只是在學習者內容打轉​
#挑選有效的內容有多重要?​

相同的時數學英文​
一個只靠學習者內容
一個混搭或專攻母語者內容​
成效將會大不同​
選對學習的內容,才是真正所謂的贏在起跑點​

因此,不論是自學或使用老師挑的教材​
學習者都應該要留意自己接觸的內容:​
目前主要落在哪一類?​
如何增加真正有效的那一類?​

-

有效學習=贏在英文起跑點
你選的「教材」和「方法」是對的嗎?

同為台灣土生土長的英語學習者
我對 Min 老師提出的這個討論,也非常有感
一定要和你分享討論

歡迎大家留言你的學習歷程
是否都有「忍痛放棄全英影集」的經驗😢?

#不管怎樣都要脫離白工協會
#學習者內容 vs #母語者內容
#怎麼分配?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